电 子 信 息 学 院 简 介
电子信息学院成立于2007年,伴随着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学院迅速壮大,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学院已构建起专-本一体化的完整的培养体系,拥有一个省级特色专业、一个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一个省级双一流专业、一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实验设备、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的就业去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摇篮,亦已发展成为我国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的孵化基地。
师资力量
电子信息学院以四川大学图像信息研究所为基础,现有专任教师68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5名,学术带头人6名,获得博士学历12人,具有企业或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30余名。电子信息学院的专职教师50%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管理岗位,具有“企业主管和经理任课”的师资特色。我院的大部分教师在国内外同行业中都享负盛名。如:院长陶德元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体视学会理事,《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四个核心期刊编委,创建了图像信息研究所,在神舟飞船的研制中做出了贡献。罗代升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信息与电子工程编委,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造诣深厚。陈建国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网络通信领域造诣深厚。蔡邦维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在物联网工程领域造诣深厚。
专业设置
电子信息学院覆盖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面向新兴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大数据、量子通信、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构建“新工科”专业体系。现开设有5个本科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各专业都是四川省教育厅应用型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专业。本科专业有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科专业有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2015年入选“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成为省财政支持的省级重点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先后于2018年和2020年分别入选“四川省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和“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和省级双一流专业。各专业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职责要求实施“按大类招生、分方向培养”,已开设本科专业方向15个,详细情况如下:
层次 |
专 业 名 称 |
培 养 方 向 |
本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包括机器视觉技术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脑机接口与智能控制 |
物联网工程 | 物联网智能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智能系统集成 |
|
电子信息工程 |
嵌入式开发、智能系统开发、智能感知与信号处理 |
|
通信工程 |
5G通信技术及应用、互联网通信及应用、通信与安全管理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智能电子技术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
|
专科 |
智能产品开发 |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开发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物联网工程技术、物联网软件技术 |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面向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培养信息安全人才 |
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学院各专业都顺应“新工科”的要求,瞄准人工智能技术生态体系,紧跟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以新兴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量子通信、虚拟现实、区块链、边缘计算等)为切入点,围绕信息的智能感知、传输、存储与智能处理打造西部一流的“物联网与智能技术”专业群,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好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思维、较强动手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和未来型人才。各专业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条件优越,成果突出,技术含量高;在校学生学风优良,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成才率高,就业待遇好、社会需求旺、发展前景好。
电子信息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职责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设计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计划,提出了“软硬结合、能力至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硬件与软件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型、工程型的“新工科”人才。各专业实行“全员全程”的导师制,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实现“从职业规划、专业发展、科技竞赛、实习与就业、考研出国到毕业设计”全程包干培养。同时我院还启动了“2+4”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来推动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其中,“2”就是要求学生至少参加2次国内外学科竞赛。“4”就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要完成四个作品,即要求一年级制作一个软件作品、二年级制作一个硬件作品、三年级一个软硬件作品、四年级制作毕业设计作品。由于理念先进、措施有力,我院师生目前在5G通信及应用、智能无人飞机、智能无人小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人脸识别、智能医疗、量子保密通信、通用电子计时器、LED驱动电路等众多领域取得近百项科技作品,数十项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大赛奖项。
实验条件
电子信息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站在新技术革命前沿,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的理念,经过十余年的努力, 建成了十多个专业实验室,包括:智能科技与5G应用创新实验室、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智能交通与无人驾驶实验室、信息科学技术实验室、大数据处理实验室、机器人应用实验室、移动通信技术实验室、量子通信实验室、虚拟仿真通信实验室、无人机应用实验室、脑机融合实验室、电子设计与创新实验室等。各实验室规模庞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已经发展成为我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2016年,电子信息学院的物联网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功入选四川省教育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成为我校第二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前,电子信息学院实验中心可用实验室面积达4000平米,设备共计1000余台套,总共资产7000余万元,能一次性满足500人同时实践教学,拥有全国首个 5G 高校实验室;全国首个 5G 尊享教育专网;全国首个5G 赋能产教研学的高校培训基地,全国屈指可数的大规模的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机房,拥有西南最大规模的智能交通与无人驾驶沙盘系统,拥有大规模的传感器与无线通信实验平台,拥有先进的全网仿真5G通信系统平台,拥有不依赖商业企业而自主建设的全校第一个投入教学的云计算实验平台,拥有完整自主设计的大规模的嵌入式与物联网实验平台,拥有成体系的商业级智能机器人系统、智能无人机系统、智能小车与无人驾驶测控平台。
校企合作与实习就业
电子信息院通过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来推动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工作。目前,我院已经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在这些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涵盖了国防公安、航空航天、电信通信、电力能源、交通、广播电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量子通信、脑机接口、车联网与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包括:电子部30所、总参57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爱立信全球服务中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九洲空管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通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铁路局、天奥集团、成都熊猫基地、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成都茵联安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国信安信息产业基地有限公司、成都前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贝森电器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普开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因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宜宾恒旭窑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都祥和云端节能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清数科技有限公司、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商通万联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柯姆威科技有限公司、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迅方科技有限公司等。目前,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近60%的毕业生实现高端就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1号
联系电话:028-87581920 87581921
邮编:611731
院长邮箱:9710338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