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图:双方合影
2017年6月30日,我校和平大楼西623会议室,迎来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访问团一行12人,与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共同研讨未来电子信息人才培养问题。访问团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王天宝教授、电子工程学院的杨玲院长和通信学院李英祥院长、马文英副院长领队。会议由电子信息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杨兴无主持。电子信息学院陶德元院长、罗福强副院长、通信工程系唐泉主任就如何进行未来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问题分别作了如下报告:
图:我院陶德元教授生动发言
陶院长首先表示热烈欢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两个学院的专家团队来我校访问和交流,随后着重根据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介绍了电子信息学院的发展思路。为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陶院长提出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要在现有1G、2G、3G、4G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重点开展5G和量子通信的未来型人才培养。陶院长指出,为紧跟时代发展,重新构建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把嵌入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新型领域按以赛促学、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培养,其中的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特别重要,为此展示了由“说看比干,汇聚一点”所制作的若干翻转视频片段,深受访问研讨人员的欢迎与赞赏。
图:我院通信工程系主任唐泉老师发言
为促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我校通信工程系唐泉主任就通信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作了报告。唐主任首先提到该系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华为、中兴、爱立信的资深技术工程师,他们利用5000多万元的真实通信设备,自编4套实验教材,以翻转实用的方式在网络云化、无限优化、光纤到户等方面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且还在5G通信和量子通信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之后,电子信息学院罗福强副院长以“追踪前沿技术,以赛促学,培养未来型人才”为主题就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作完整报告。
图:我院罗福强副院长发言
报告强调物联网工程是省级重点特色专业,拥有省级“物联网与通信工程实验示范中心”称号。从2012年以来,根据市场需求,追踪前沿技术,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即:以嵌入式和传感器为核心,以大数据和神经网络为切入点,实现新兴前沿技术的大融合,培养未来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软硬结合、能力本位”,开展工程化人才培养;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内在逻辑确立专业方向(包括物联网智能应用方向、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方向和物联网云平台建设方向)并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全员全程包干制人才培养,实现从学业规划、学科竞赛、考研、实习、毕业设计到就业全程包干培养;推动“2+3+4” 增值培养创新工程;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从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到学科竞赛,全面开展以赛促学,推动项目化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因为措施得力,物联网工程专业近年来在国内各种学科竞赛中取得许多奖项。其中,在为期半年的全国首届“智慧中国杯”大数据比赛中,我校两支代表团队于2017年5月在2350支团队竞争中荣获第四第五名佳绩;2016年的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我院团队与电子科大一起荣获一等奖;2015年第七届全国蓝桥杯大赛,我校参赛学生荣获一等奖;2015年中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我院余晟睿团队凭”云上3D打印“项目荣获四川省金奖和全国铜奖;2015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我院学生团队荣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14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我院学生团队荣获西部赛区2个二等奖......
图: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领导及专家、教师团队发言
报告之后,双方就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王天宝教授说:“我2015年到贵校,在电子学院的“数学源于生活更用于生活”的研讨会上收获非常之大,这次又把模拟电路中的相乘和信号与系统中的相卷统一了起来,真是不简单。还在5G通信、量子通信、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真不容易。”杨玲院长对我校的传承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全程包干到户予以充分肯定,对我校通过项目驱动、以赛促学和课课翻转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改革非常赞赏,尤其是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上做出的显著成绩。
李英祥院长特别强调从川大锦城考到他们那里的研究生思想品质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优秀,欢迎有更多的川大锦城学子到这边读研。
马文英副院长表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在专业方向的设置、课程教学计划等方面都与川大锦城相似,本次交流不仅全面听取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经验,还对我校在翻转课堂教学以及未来型人才培养方面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我院领导及专业教师带领对方团队参观了我院实验室与学生科技作品。双方领导对本次交流非常满意,期待以后长期合作。
图:参观我院量子通信及相关演示 图:参观我院智能交通物联网实验室
图:参观比赛作品智能机器人 图:参观学生作品激光雕刻机